大明朝,洪武元年。
顺天贡院,巍峨庄严。
一队队禁军,手持金刀,在贡院四周来回巡视,那刀刃上闪烁的寒光,让人不寒而栗。
今日,非比寻常。
天子朱元璋,要亲自主持这场科举大典,这可是开天辟地头一回!
禁军们一个个绷紧了神经,连大气都不敢喘,生怕出一点差错。
贡院里,人头攒动,考生们排起了长龙,一个个既紧张又兴奋。
张永安站在队伍里,却像是热锅上的蚂蚁,心里七上八下的。
他抬起头,看着周围那些摩拳擦掌、跃跃欲试的考生,心里更茫然了。
“我这是造了什么孽啊!”
张永安在心里哀嚎。
作为一个来自二十一世纪的青年,他怎么也没想到,自己竟然会穿越到大明朝,还成了一个正在参加科举的书生!
这简直比中了五百万大奖还让人难以置信。
现在,可是洪武元年啊!
朱元璋刚刚坐上龙椅,屁股还没坐热呢!
这场科举,可是朱元璋为了向天下人展示自己的威严,体现他对文人的重视,特意举办的。
所以,朱元璋才会亲自来主持这场科举,这可是他登基以来的第一场科举啊!
“我一个学渣,让我来参加科举考试,这不是赶鸭子上架,要我的老命吗?”
张永安心里拔凉拔凉的。
想想吧,天子亲自监考!
到时候,自己要是连一个字都憋不出来,那可就不仅仅是丢人现眼的问题了。
万一朱元璋觉得自己在戏弄他,侮辱科举,侮辱文人,一怒之下,把自己给咔嚓了,那可就真成了冤大头了!
张永安感觉自己脖子后面凉飕飕的,像是有一把刀架在那里。
刚穿越过来就碰上这种死局,这运气也真是没谁了。
他可不是那种坐以待毙的人。
可是,现在这种情况,想逃?
门都没有!
看看自己这小胳膊小腿,手无缚鸡之力的,别说逃跑了,就是想挤出人群都费劲。
“唉,算了算了,死就死吧,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!”
张永安深吸一口气,强行压下心头的紧张和恐惧。
“反正穿越这种离谱的事情都发生了,参加个科举考试,也没什么大不了的,豁出去了!”
队伍缓缓向前挪动,张永安感觉自己的心跳声,一声比一声响,仿佛要从嗓子眼里蹦出来。
终于,轮到他了。
考官的声音,像是从遥远的天边传来,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:“下一个,张永安!”
点完名,才能去答卷,这是规矩。
张永安深吸一口气,强压下心头的紧张,走上前去。
考棚前,站着六队衙役,一个个凶神恶煞。
他们开始检查考生们的证明和随身物品,那眼神,像是要把人看穿。
毕竟,这次科举可是天子亲自主持,谁敢马虎?
要是出了什么岔子,别说考生了,他们这些衙役也得跟着遭殃。
检查完毕,数万名考生,像被赶羊一样,分到了不同的考场。
张永安被分到了第八考场。
他抬头一看,主持第八考场的,竟然是一位大人物!
当今国公崔松柏的长子,礼部尚书崔亮!
这位爷,可是跺一跺脚,整个大明朝都要抖三抖的人物啊!
崔亮开始讲解这次科举的流程,声音洪亮,中气十足。
张永安这才知道,正常的科举考试,分为四场:童试,乡试,会试,殿试。
这就像是打游戏升级,一关比一关难。
不过,这次不一样。
这是朱元璋登基以来的第一次科举,为了显示自己的重视,他直接把前两场都放在了顺天贡院。
这样做,既可以防止地方官员徇私舞弊,埋没人才,又可以在天下人面前,展现他天子爱才尊文的形象。
一举两得,不得不说,朱元璋这招棋,下得高明!
“正场开始!”
崔亮一声令下,如同惊雷炸响。
张永安只觉得眼前一花,模板上的题目,清晰地出现在眼前。
乡试的第一场,叫做正场。
考题内容:儒学经典讨论题两篇,经义一篇,五言六韵诗经一篇。
这些题目,相对于后面的会试、殿试,简直就是小儿科。
只要是读过几年书的,都能写上几笔。
可是张永安并不这么认为。
他看着眼前的题目,就像是鸭子听雷,又像是蛤蟆看月亮,一脸懵逼。
那一个个斗大的字,在他眼里,就跟鬼画符似的,根本看不懂!
作为一个前世的学渣,他看过的最多的书也不过是一些网络小说罢了。
什么《遮天》,《斗破苍穹》,《诛仙》……他倒是如数家珍。
可这四书五经,经义策论,他哪里懂得这些天书?
“叮!”
正在这时,张永安的脑海中,突然响起一道冰冷的提示音。
“恭喜宿主穿越成功,宿主目前所在时代:明朝。”
“恭喜宿主获得新手大礼包一份!”
听到这提示音,原本已经像是掉进冰窟窿里,心都凉透了的张永安,突然眼睛一亮,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。
这声音,他太熟悉了!
这不就是每个穿越者必备的金手指,传说中的系统吗?!
“系统,快!把我的新手大礼包打开!”
张永安在心里疯狂呐喊,前世经常看小说的他,自然知道系统这玩意儿,就是给自己开挂的,基本上无所不能,简直就是万能许愿机!
有了系统,别说这小小的科举考试了,就是要当皇帝,估计也不是什么难事!
“叮,新手大礼包成功打开!”
系统的提示音再次响起,每一个字都像是天籁之音。
“恭喜宿主掌握明朝文字:楷书!”
“恭喜宿主获得地质土矿说明书!”
“恭喜宿主获得火药指南!”
“恭喜宿主获得铁器锻造书!”
“……”
“叮叮当当!”
一连串清脆的系统提示音,如同冰泉滴落玉盘,在张永安的脑海中接连响起。
二十来本散发着油墨香气的说明书,整整齐齐地出现在了他的系统背包里。
“这……这都是啥玩意儿啊?”
张永安看着背包里那一堆奇奇怪怪的书名,瞬间傻眼,脸上露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表情。
他现在可是参加科举考试啊,考的是四书五经,八股文章!
系统你不奖励他点“十年寒窗苦读记忆”,“过目不忘”之类的金手指,给他一堆《论持久战》……啊呸!一堆《地质勘探》、《火药配方》、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》干什么?
难不成让我现场造个原子弹,轰他娘的?
这科举考场,又不是兵工厂!
张永安感觉自己像是一个被扔进原始森林的现代人,手里拿着的不是开山刀,而是一把瑞士军刀,完全不知道该从何下手。
他仿佛已经看到,当自己把答卷交上去,上面一个字没有,只有一堆“鬼画符”的时候,朱元璋那张能止小儿夜啼的脸,会黑成什么样子。
恐怕下一秒,自己就要被拖出去砍头了吧?
到时候,别说这些说明书了,自己这条小命都得交代在这里!
“唉,事到如今,也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了……”
张永安握着笔的手微微颤抖,笔尖悬在半空,迟迟不敢落下。
他很清楚,如果自己真的一个字都不写,直接交白卷,那绝对是十死无生。
与其坐以待毙,不如放手一搏!
张永安咬了咬牙,决定把心一横,凭借着自己穿越者的优势,把脑子里那些超越时代的知识,一股脑地写出来。
万一……万一老朱看了之后,觉得眼前一亮,龙颜大悦呢?
说不定不仅不会杀自己,还会赏自己个一官半职!
到时候,自己岂不是直接走上人生巅峰,迎娶白富美,成为大明朝的“爱迪生”?
想到这里,张永安深吸一口气,强迫自己冷静下来,开始在草稿纸上奋笔疾书。
他先是画了一个圆球,然后在旁边写道:
“新式武器:掌心雷!外形酷似石榴,小巧玲珑,方便携带。内部填充火药,威力巨大。只需拔掉引线,投向敌军,便可瞬间爆炸,杀伤力惊人,让敌人措手不及,闻风丧胆!”
张永安越写越兴奋,笔尖飞舞,仿佛不是在写字,而是在描绘一幅硝烟弥漫的战场画卷。
他又画了一个长筒状的物体,继续写道:
“新式武器:瑶光雷!外壳坚固,内有玄机。采用铜镜聚光原理,可将光线聚焦,产生高温,对敌人进行远程打击。一击必杀,百发百中,让敌人瞬间灰飞烟灭,尸骨无存!”
张永安提笔,蘸饱了墨,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。
他首先写下的,是“掌心雷”。
“掌心雷,小巧如顽童之拳,轻若鸿毛,可藏于袖中,怀中,甚至靴筒之内。”
“遇敌之际,只需拉动引线,或以火石击发,便可引爆。”
“轰然一声,数米之内,血肉横飞,便是身披铁甲,亦难逃其威。”
张永安笔锋一转,又写下了“瑶光雷”。
“瑶光雷,非寻常火器可比,乃是以铜镜聚光,引九天神力,化为无坚不摧之利刃!”
他想象着那耀眼的光芒,仿佛能刺穿一切黑暗。
“此雷一出,光芒万丈,所照之处,无物可挡,便是精钢所铸,亦要化为齑粉!”
“中者立时四分五裂,神魂俱灭,便是相隔数米,亦难逃其波及!”
张永安深吸一口气,笔尖再次落于纸上。
“瑶光雷,可用于远距离攻坚,摧毁敌军桥梁、城门等要害。”
“亦可用于定点清除,斩杀敌军将领,摧毁其指挥中枢,使敌军群龙无首,不战自溃!”
“……”
张永安洋洋洒洒,笔走龙蛇,将脑海中关于这些武器的构想,尽数倾泻于纸上。
他虽未曾亲历战场,但这些文字,却仿佛带着金戈铁马之声,让人热血沸腾。
他知道,大明朝的军队战力强盛,但苦于兵器落后。
面对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,常常陷入苦战。
张永安希望,这些来自后世的军事理念,能为大明朝的军队带来一丝改变。
张永安心中一颤,暗自思忖:若是我这番奇思妙想,当真入了圣上的法眼,岂不是要被当成活神仙供起来?
转念又想,怕是多虑了。这草稿纸,恐怕连御书房的门槛都摸不到,便会被那些饱读诗书的官员们拦下。
那些文官,一个个自诩清高,最是容不得半点离经叛道。
到时,随便扣个“妖言惑众”、“有辱斯文”的帽子,自己这颗脑袋,怕是就要搬家了!
想到此处,张永安连忙收敛心神,将那些不着边际的念头,尽数抛诸脑后。
他凝神静气,继续笔走龙蛇,将系统背包中那二十余种火器的说明,一一详尽地誊写在纸上。
正埋头苦写间,忽觉身旁多了一人。
原来是崔亮,这位主持乡试的考官,正缓步巡视考场。
按照规矩,这主考官,也兼着监考之责。
毕竟,科场舞弊,乃是动摇国本的大事,一旦出了纰漏,谁也担待不起。
崔亮行至张永安身侧,见他已然快要写完,不由得面露喜色,心中暗赞。
“此子竟有如此才思敏捷,看来又是一位可造之材!不知是哪一府哪一县的学子,竟能如此之快地答完这道策问。”
崔亮打定主意,要好好留意这位考生,待会儿定要仔细看看,他究竟写出了怎样的锦绣文章。
“这……”
张永安察觉到崔亮驻足身旁,还一副颇为欣赏的模样,嘴角忍不住微微抽搐。
他分明能感受到,崔亮这是对自己释放善意,怕是误以为自己才高八斗,是个难得的人才。
可这……希望越大,失望越大啊!
张永安还在寻思着写什么,突然心头一颤。
他猛地意识到一个可怕的问题:崔亮若是看到自己这答卷,怕不是要当场拔刀,把自己给砍了?
毕竟,自己写下的这些东西,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,简直比天方夜谭还要离谱!
那能把人炸得血肉横飞的掌心雷,还有那轻若鸿毛却能抵御刀枪的铠甲……
别说崔亮了,随便拉个路人来看,怕是都要把自己当成疯子,说自己妖言惑众,蛊惑人心!
张永安越想越心惊,额头上都渗出了细密的汗珠。
他偷偷抬眼,瞄了一眼身旁的崔亮,强压下心头的慌乱,挤出一个谦和的笑容。
罢了罢了!张永安心一横,暗自咬牙。
反正老子已经写了,你们爱信不信!
有本事,就一刀砍了老子,老子正好穿越回去,再也不受这鸟气!
“嗯,不错,不错。”崔亮捋着胡须,看着张永安的笑容,心中更是赞赏。
“看来,我又为中书府寻得一良才啊!”崔亮心中暗自得意。
他父亲崔松柏,如今正位居六部尚书之位,权倾朝野。
大明朝如今四海升平,正是广纳贤才之时。
他尚书府,自然也需要源源不断地吸纳人才,壮大势力。
每多一位能臣干吏,他们崔家在朝中的地位,便更稳固一分。
崔亮心中盘算已定,便不再打扰张永安,转身离去。
随着一阵锣鼓声响,乡试的第一场,终于结束了。
短暂的休憩,如同战鼓擂响前的宁静。
第二场考试,如期而至。
考的,是策论。
策论,便是要学子们指点江山,激扬文字,为朝廷出谋划策。
这第二场,考的可不只是笔墨功夫,更是真才实学,是为国家选拔栋梁之才的重头戏。
学子们鱼贯而入,依次落座,考场内弥漫着一股肃穆的气氛。
这一次,站在台上的,不再是崔亮。
换了一位面生的考官,官职不高,却也透着一股精明干练。
崔亮,那可是崔国公的公子,日理万机,哪有闲工夫一直耗在这小小的考场里?
他头一天来这第八考场,不过是想提前物色几个好苗子,为他尚书府添砖加瓦。
而张永安,显然入了这位贵公子的法眼。
考官点名完毕,确认无误,便示意考试开始。
这一场,考的是策论,张永安两眼一抹黑,一个字也憋不出来。
“军事装备,我已经写得满满当当,这次,又该写些什么呢?”
他盯着眼前的草稿纸,眉头紧锁,脑海中飞速运转。
“大明朝,可不只是兵器落后,外患更是让人头疼!”
他灵光一闪,想到了那些虎视眈眈的异族。
“对,就写这个!”
张永安提笔,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。
“大明朝最大的敌人,非蒙古人莫属!”
“论蒙古人的重要性……”
“蒙古人,哼,一群喂不熟的狼崽子,穷凶极恶,实为我大明的心腹大患!”
张永安笔尖一顿,眼中闪过一丝寒芒,仿佛看到了那些在边境烧杀抢掠的蒙古骑兵。
“他们可不是什么善男信女,跟咱们压根就不是一路人!非我族类,其心必异!”
他手中的笔,仿佛化作了一柄利剑,在纸上狠狠地划下一道道痕迹。
“如果我们不主动出击,把这群狼崽子打疼、打怕,他们迟早会挥师南下,到时候,咱们大明的百姓可就遭殃了!”
张永安仿佛看到了一幅惨烈的画面:蒙古铁骑踏破城池,百姓流离失所,尸横遍野……
“手无寸铁的老百姓,怎么可能是那些如狼似虎的蒙古兵的对手?到时候,恐怕连还手的机会都没有,就得家破人亡!”
他越写越激动,笔下的字迹也越来越凌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