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!手机版

芝麻书屋 > 其他类型 > 立女户:我带着全村发家致富后续

立女户:我带着全村发家致富后续

一缕香气 著

其他类型连载

“可不是么,你们那院子风水老好了。”突然,背后传来胡氏的声音,将两人吓了一跳,忙回头去看。便见到胡氏此刻正站在她们身后,也不知听了多久。“我说胡嫂子,你走路咋没点动静,吓死人了。”宋春兰拍着胸口埋怨。“怎么没有,是你们聊得太高兴没听见罢了。”胡氏说完挤到向枣儿身边,笑眯眯地问:“我听她们说你是来福家的大丫头?”向枣儿点头。“刚回咱们村的,今年十四,还没有定亲?”向枣儿再点头。胡氏嘴角恨不得咧到耳朵根,“那我给你说门亲咋样?保准你满意。”向枣儿惯性的想再点头,突然发现不对,怎么就要给她说亲了,连忙摆手婉拒:“不用了,胡伯娘,我暂时还不想成亲。”“胡嫂子,你省省吧,你能说啥好亲事。”宋春兰打断她,将向枣儿扯到自己身后。“咋的啦,胡家可是...

主角:芦花向来福   更新:2025-02-17 17:41:00

继续看书
分享到:

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

男女主角分别是芦花向来福的其他类型小说《立女户:我带着全村发家致富后续》,由网络作家“一缕香气”所著,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,本站纯净无弹窗,精彩内容欢迎阅读!小说详情介绍:“可不是么,你们那院子风水老好了。”突然,背后传来胡氏的声音,将两人吓了一跳,忙回头去看。便见到胡氏此刻正站在她们身后,也不知听了多久。“我说胡嫂子,你走路咋没点动静,吓死人了。”宋春兰拍着胸口埋怨。“怎么没有,是你们聊得太高兴没听见罢了。”胡氏说完挤到向枣儿身边,笑眯眯地问:“我听她们说你是来福家的大丫头?”向枣儿点头。“刚回咱们村的,今年十四,还没有定亲?”向枣儿再点头。胡氏嘴角恨不得咧到耳朵根,“那我给你说门亲咋样?保准你满意。”向枣儿惯性的想再点头,突然发现不对,怎么就要给她说亲了,连忙摆手婉拒:“不用了,胡伯娘,我暂时还不想成亲。”“胡嫂子,你省省吧,你能说啥好亲事。”宋春兰打断她,将向枣儿扯到自己身后。“咋的啦,胡家可是...

《立女户:我带着全村发家致富后续》精彩片段


“可不是么,你们那院子风水老好了。”

突然,背后传来胡氏的声音,将两人吓了一跳,忙回头去看。

便见到胡氏此刻正站在她们身后,也不知听了多久。

“我说胡嫂子,你走路咋没点动静,吓死人了。”宋春兰拍着胸口埋怨。

“怎么没有,是你们聊得太高兴没听见罢了。”胡氏说完挤到向枣儿身边,笑眯眯地问:“我听她们说你是来福家的大丫头?”

向枣儿点头。

“刚回咱们村的,今年十四,还没有定亲?”

向枣儿再点头。

胡氏嘴角恨不得咧到耳朵根,“那我给你说门亲咋样?保准你满意。”

向枣儿惯性的想再点头,突然发现不对,怎么就要给她说亲了,连忙摆手婉拒:“不用了,胡伯娘,我暂时还不想成亲。”

“胡嫂子,你省省吧,你能说啥好亲事。”宋春兰打断她,将向枣儿扯到自己身后。

“咋的啦,胡家可是有家底的人家,怎么不算好亲事。”胡氏不服气。

向枣儿傻了眼,还真被春兰婶说着了,这人就是想打她的主意,让她嫁她那傻儿子。

“拉倒吧,傻儿子你自己宝贝就好,别祸害我们枣儿。”宋春兰语气不满。

“宋春兰,你说谁儿子傻。”胡氏怒斥。

“谁接话谁儿子傻。”向枣儿有口无心接了一句。

噗嗤——

周围人都忍不住笑出声。

“好样的,枣儿。”宋春兰不嫌事大,还夸奖她。

“你......亏我觉得你是个好的,没想到是个蔫坏的。”胡氏气得拿手指着向枣儿。

其实向枣儿有口无心,没经过大脑就顺口接了一句。

就像有人在你面前来一句:宫廷玉液酒,谁能忍住不接下一句。

胡氏被人瞧了笑话,一甩头气哼哼走了。

“她呀,最是宝贝那个大儿子,枣儿,你这是戳到她的心窝子上了。”宋春兰拍着她的肩膀解释。

向枣儿心下了然,怪不得那么生气,再傻也是人家的亲生儿子。

两人不再闲聊,围着枯树堆割起木耳来。

期间又过来几人,其中还包括苏氏和杜氏。

苏氏比之前更沉默,杜氏依旧拿鼻孔看人。

忙忙碌碌一上午,还真割了小半筐的木耳。

之后,向枣儿又带着宋春兰去上次她割木耳的地方寻了一圈。

木耳没多少,但这里榆树长得最好,如今嫩嫩的榆钱已挂上枝头。

正是吃榆钱的好时候。

向枣儿仰头看着高处枝头上的榆钱流口水。

好想吃,好想吃。

“枣儿,你喜欢吃榆花?”宋春兰见她对着榆花一脸向往。

榆花?

原来这里把榆钱叫榆花。

这名字让她想起了一位特别喜欢的著名作家。

“是呀,春兰婶,这榆花直接吃清甜可口,做成吃食更好吃。”

“啥,做成吃食?榆花也能做成吃食?”

“对呀,蒸榆钱饭、榆钱饺子、榆钱煎蛋、榆钱粥、榆钱窝头......可多做法了。”向枣儿说得兴起。

这可是儿时的回忆,那个年代谁家没吃过榆钱饭啥的,搁在现代的城市里想吃还得花钱买呢。

她的如数家珍看在宋春兰眼中却变了味。

榆花在荷花村也就是小孩子的零嘴,但凡家里有粮食的,谁家会拿榆花当饭吃。

原来她们三姐妹之前日子这么苦,得靠榆花充饥。

宋春兰看着小小年纪就要担起养家重任的向枣儿,心疼道:“枣儿,你想吃咱就多摘点,回去做你说的那个什么榆钱饭。”

而向枣儿光顾着搜寻榆钱的做法,压根儿没注意宋春兰已经把她想象成没饭吃的小可怜了。


刚到家得赵顺才又被请了过来。

“这是谁干的?”看着被糟蹋的麦田,赵顺才气得脑仁疼。

庄稼,这是养活人命的庄稼啊!

缺德玩意儿,这是要害人全家的命吗!

“村正,是向来财和杜氏。”

说话的刘双来是刘大壮的亲大伯,歇完午觉来地里施肥,正好撞见他俩。

他是地地道道的农户,靠种地为生,自是见不得有人这样糟蹋庄稼。

便上前阻止,反被杜氏骂一顿不说,还劝他少管闲事,他们拔自家麦苗关他啥事。

他不知这麦田是向枣儿家的,劝人家不听,只能摇头叹息着离开。

直到刘大壮来地里才知晓,地早就卖给了向枣儿。

两人加上几个村民阻止,向来财夫妻才被迫停手,可麦田已被毁了大片。

青峰县种冬麦,现在麦子眼瞅着拔节了,连补种的机会都没有。

得知是向来财夫妇所为,赵顺才心中越发厌恶,喊了声,“六子,去向家喊你向阿爷、来旺伯,还有向来财夫妻来地里。”

旁边的半大小子应声跑走。

赵顺才转头看向站在田边不吭声的向枣儿。

此时她背上背着一个,手里牵着一个,眉头紧锁,眼神黯淡。

掏空积蓄换来的活命口粮被人毁了,搁谁谁也接受不了。

只能劝慰道:“枣儿,你先带着孩子家去吧,放心,这事我会让他们给你个交代。”

其实他也担心这丫头看到向家人压不住火,再拿斧头砍人,闹大了丢的是荷花村的脸。

“赵大伯,你放心,我绝不会冲动,就想亲耳听听向家什么说法,不然他们总惦记着这地我还怎么种。”

向枣儿知道他担心什么,不过这事也不用她来硬的。

赵顺才是个正直的人,一定会公平处理这事。

听她这么说也不好再反对,赵顺才便让她在旁边看,嘱咐她不能冲动行事。

向家人来的很快。

看到被糟蹋的麦田,向老头差点厥过去,捂着胸口质问:“这是谁干的?造孽啊!”

“向叔,这你得问问你那好儿子。”赵顺才阴阳怪气的回了一句。

向老头面露疑惑。

他儿子?

随即目光扫向两个儿子,老大一脸震惊,老二则心虚地垂着头。

他还有什么不明白,顿时气得七窍生烟,扒拉了一只鞋朝向来财扔过去,“好你个兔崽子,竟干这缺德事,老子打死你......”

骂完仍不解气,扒拉了另外一只鞋,用鞋底在向来财身上拍的啪啪作响。

庄稼人的劲头可不小,向来财被打的生疼,嗷嗷叫唤着四处乱窜,还不忘辩解:“哎呦,爹,你打我干啥,那地里的麦子可是咱家种的,哎呦,她买了地又没买麦苗,我凭啥不能拔。”

“你......还有......理了,不长心的东西,糟蹋粮食天打......雷劈。”

追着他跑了半亩地,向老头累得双手撑膝,只喘粗气。

“爹,你别急,先喘匀气。”向来旺忙上扶住他。

向老头生气自不是为了三姐妹。

只因田是他亲手料理的,庄稼是他亲手种的。

只因他是地地道道靠田地吃饭的农户。

“老头子,别气,别气,当心自个的身子。”后面跟过来的向婆子,用手抚着他后背顺气,“老二一时糊涂,哪里是成心的。”

向老头喘着粗气,怒目瞪着向来财。

“爹呦,不就是一把麦子,拔了就拔了,哪用动这么大气,啊--”杜氏没说完便挨了向婆子一巴掌。

“住嘴,这哪有你说话的份。”向婆子想一巴掌扇烂她的嘴,“整日就知道惹事生非。”

杜氏被打的不敢再吭声。

被打怕了的向来财也只敢小声嘟囔:“几把麦苗而已,还为了个外人打我,哎呦......娘。”

最后被向婆子拧着胳膊肉,疼得不敢再狡辩。

向老头脸色一会儿红一会儿白,最后变成铁青,一是气的,二是臊的。

闻风而来的老少爷们可都看着呢。

不想看向家窝里斗,赵顺才出声阻止:“好了,别整没用的,向叔,你说这事咋办吧?”

深吸一口气,平复心情后,向老头道:“毁了多少,咱家赔多少。”

“啥!”

“啥!”

“啥!”

此话一出,瞬间引起了向婆子和向来财夫妇的不满。

“凭啥要赔,那是咱家种的地。”向婆子反对最为激烈。

他们自家粮食都不够吃呢,还要往外拿。

“不赔粮食就折成钱也行。”赵顺才不想废话,让她自己选。

钱和粮向婆子都不想赔,但知道又不得不赔。

赵顺才这一关就过不去。

最终,向家答应赔偿三斗麦,不过要等夏收以后。

向枣儿自是没意见。

顶着向婆子和杜氏的白眼,向枣儿最后看了一眼被毁的麦田,领着梨儿和桃儿回了家。

路上,梨儿担忧地问:“大姐,麦田毁了那么多,咱们怎么办?”

向枣儿不想她小小年纪跟着操心,安慰道:“没事,咱把毁掉的地再规整下种大豆,照样能卖钱。”

听她这么说,向梨儿心中担忧微缓,“那咱们明日就种吧。”

向枣儿发笑,哪有那么快,要重新耕地施肥才能种大豆。

“大姐,我也种。”昏昏欲睡的桃儿说。

“好,一起种。”

到家后先给梨儿敷上药。

接着去查看陶盆里发酵的面团,揭开盖帘一股浓重酸味扑面而来,扒开面团有密密的蜂窝。

面引子发酵好了。

加温水将面引子搅拌均匀,再加面粉和成面团,重新放回炕上继续发酵。

三人补个了午觉。

一觉醒来,面团已经发酵至满盆。

将两个小丫头喊醒,因为睡前答应过她们,要一起做馒头。

面团放在案板上,碱面加少许水化开揉进面中,揉均匀后,再揪成剂子揉圆,一个馒头胚子成型。

两个小丫头玩不亦乐乎。

梨儿笑桃儿捏的小兔子像小猪,惹得桃儿撅着小嘴不理她。

没一会儿又主动让梨儿给她捏小兔子。

俗话说“小孩的脸六月的天”真是一点没错。

约莫又醒发了一刻钟,馒头胚子更加圆润柔软,用手指轻按缓慢回弹就可以蒸了。

随着蒸汽散出的麦香味飘荡在空气中,钻入人的鼻腔,实在馋人的很。

一刻钟后关火再捂上两分钟,出锅喽。

白白胖胖的馒头,一口咬下去,又香又软,满口香甜。

两个小丫头特别喜欢,每人空口吃完一个还有些意犹未尽。

馒头个头可不小,怕她们吃太多撑到,向枣儿掰开一个馒头,各递给她们半个。“一次不能吃太多,小心肚子撑得不舒服,想吃明早再吃。”

两个小丫头点头答应。

捡了几个馒头放在碗中,向枣儿领着她们出了门。


等得就是这句话。

“小郎君,大豆发芽更有营养,好东西哩,尝一尝不要钱,不买也能尝。”向枣儿笑得眼儿弯弯。

她本就长得不丑,鹅蛋脸,一双杏眼清澈明亮,只是营养跟不上,脸色显得焦黄。

如今一笑两个梨涡尽显,衬得她瞬间有了光彩。

卖篮子的小贩见状,脸微微发热,虽不知她说的营养是个啥意思,但闻着陶碗中传来的香味,便有些蠢蠢欲动。

“那......那我就替大伙来尝一尝吧,真不要钱?”卖篮子小贩终是没忍住。

“好哩,不要钱。”

第一次赶集卖东西,向梨儿紧张地不知所措,被大姐提醒后,忙从篮子里拿出昨晚赶制出来的尖头木签。

昨晚大姐说了,发芽大豆能吃肯定很多人是不信的,所以必须要搞个什么试吃活动,于是连夜赶制了这些小木签。

向梨儿拿出一根小木签,用尖头扎了两根豆芽递给小贩。

小贩道谢后,拿在手中研究,看不出啥门道,心一横,往嘴里一塞一嚼,本以为会有什么奇怪的味道。

没想到竟是清脆爽口,不由的称赞道:“清清爽爽,还脆口,这要是配上稀饭,绝了。”

“再尝尝这个,口味不一样。”向梨儿看他吃得香,心下紧张稍缓,又递给他两根炒豆芽。

“哎呀,多谢小娘子了。”小贩接过放进嘴里,双眼发亮,“这个也好吃,脆爽油润,就着窝头肯定好吃。”

“小郎君一看就是个会吃的,就窝头、配稀粥都行,要是用猪肉炒着吃,更是油亮润口,甭提多香了。”向枣儿卖力地推销。

“小娘子,这个豆......什么的菜,怎么卖?”小贩被夸得心花怒放。

“豆芽菜一文钱一斤半,够一家子吃一顿了。”

小贩一寻思,一升大豆三文钱,豆芽菜一文一斤半,还行,买买买。

然后对向枣儿说道:“小娘子,给我来一文钱的。”

“好哩,小郎君稍等,这就给你称。”向枣儿语气中透着欢喜。

今日第一单,开门红。

称好后,再由向梨儿用几片洗净的叶子包上,用草绳一捆,上面留了一节能提着。

“小郎君,你是今日的第一位客人,多秤一两给你,多谢惠顾。”

白白多得了一两,小贩更是欢喜,麻利儿地付了钱,提着豆芽回了自己的摊位。

到手的一文钱,让向梨儿激动万分。

她们真的赚到钱了!

“二姐,二姐,桃儿看看。”向桃儿也很兴奋,她还没摸过钱呢。

向梨儿把钱放在她手里,任她稀罕个够,再嘱咐她看完装进兜里。

看着两个小丫头稀罕那一文钱,向枣儿不禁失笑。

这有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,不怕没有第二个。

看小贩吃了不仅没事,还夸好吃,观望的人开始蠢蠢欲动,但又怕尝了不好吃还必须得买,就亏大了。

这时,一裹着蓝色粗布头巾的老妇拉着个哭闹的小男娃走过来,有些局促不安地问道:“小娘子,我孙儿闹得厉害,咱穷,买不起,能给娃尝尝不?”

“可以,大娘,不买也能尝。”

向梨儿抢先回答,卖出一单后她便不再紧张,反而很兴奋,随即拿木签扎了两根递给小男娃。

大姐说过的,谁都可以尝,不买也没事,主要为她们的买卖打出名声。

主动出声的梨儿,让向枣儿心中高兴又欣慰。

小男娃接过豆芽跟着老妇高高兴兴地走了。

本来在犹豫的人,见真的可以只尝不买,纷纷围过来要求试吃。

向梨儿赶紧拿出更多的木签子。

“好吃,真好吃,清脆香甜,配稀饭好。”

“油润润,清甜爽口,配窝头好。”

“凉拌的好吃。”

“油润的好吃。”

一时,人群分成了两派对立,有喜欢凉拌的,有喜欢油炒的。

“小娘子,给我来一文钱的。”

“我要两文钱的,小娘子”

“我也要,我也要。”

“还有我。”

向枣儿忙着称,向梨儿忙着打包,一时应接不暇。

一旁忙着将钱装进兜里的向桃儿,小手紧紧捂着,生怕铜钱会自己长腿跑了。

这一波人大部分都买了,有些人实在舍不得,只能尝尝过过瘾。

集市最热闹那会已过,人也渐渐少了。

豆芽还剩了不到半罐。

向桃儿开心地数着兜里的铜钱,发现数不明白,只嘿嘿傻笑。

人越来越少,向枣儿本想再喊一嗓子,卖完就回家。

便见刚才带着小孙子离开的老妇又回来了。

“小娘子,老婆子拿自家扶的笤帚和你换些,成吗?”

“成,大娘,你想要多少豆芽菜?笤帚您卖多少钱?”

“扫炕用的,一把四文。”老妇说完,想了想又道:“要一文钱的吧。”

“成,我给您称,再找您三文钱。”

“好哩。”老妇应得痛快。

她赶集本就是来卖笤帚,结果一把没卖出去,小孙儿又闹腾着买吃食,她便想着问问能不能拿笤帚换些,没想到还真能换,顺便挣了三文钱,心里甭提多高兴了。

接过向梨儿递过来的豆芽和三文钱,祖孙俩开开心心离开。

有人见可以以物换物,便也来换,有麻布、草编小筐、高粱杆盖帘。

这些都是家里需要的,向枣儿来者不拒。

没一会儿,豆芽便卖光了。

隔壁卖篮子的小贩羡慕的不行,打听道:“小娘子,下集还来吗?我帮你占地。”

“来,那就麻烦小郎君了。”下个集是五天后,新一批的豆芽能发好。

小贩开心地应了,沾着小娘子的光,他的篮子也卖出几个,都是用来装豆芽的。

“梨儿,桃儿,你们数数卖了多少钱。

向枣儿边收拾东西边在心里默默计算着今日的收入。

除去换东西的,应该剩了有十多文,不多,应该够买些粮食。

向枣儿心算完,看两个小丫头蹲在篮子旁,将铜钱一个一个放进去,头抵头还在数。

最后,两人你看我我看你,齐声叹了一口气,转向自家大姐,苦恼道:“大姐,我们不会数。”

向枣儿这才想起,这里的女娃一般都不认字不识数,笑道:“没事,回去大姐教你们认字识数。”

向梨儿听闻可以识字,眼中充满期待,立马表态,“大姐,我一定认真学。”

“我也学。”向桃儿跟着二姐表态。

“好,回去就教你们认字。”向枣儿摸摸两个小丫头的头。

“枣儿,你还识字?”


向安“嘁”了一声,将手中的草绳丢在地上,心中愤愤不平,“大哥,你还不知道咱阿奶那性子,她能听阿爷的才怪,何况还有二婶在旁煽风点火。”

三叔在时对他们几个特别好,每次都托人给他们送好吃的,还出钱要阿爹送他们去读书,虽然最后钱被阿奶拿了去,书也没读上,但他们都念着三叔的好。

之前阿奶不让三姐妹进向家,他们无计可施,只能私下偷偷送些吃食。

现在出了这种事,如果他们不管,三叔怕是在地下都不得安宁。

“唉,你们阿奶糊涂。”向来旺叹气。

“阿爹,这事咱们既然知道了就必须得管,不然三叔泉下有知得多伤心。”向平道。

“大哥说的对,至于怎么管,咱们这样......”向安拉着爹和大哥来带炕头,一家五口头碰头小声商量起来。

间或传出几句。

“啊,这样行吗?”

“如果被你们阿奶知道可不得了。”

“爹娘,这事咱几个不能去,得杏花去......”

直到窗外传来向婆子一声怒吼,“还不睡,点着灯熬什么油呢。”

五人才慌忙睡下。

......

次日,原本飘着几朵白云的蓝天,突然下起了雨,时而细雨绵绵,时而大雨如注,真让人捉摸不透。

好在晌午前,雨过天晴,天边现出一轮斑斓的虹,看得人心情愉悦。

向家小院内姐妹三人正给胡瓜搭架,向梨儿扶着胡瓜蔓,向枣儿接过桃儿递来的细草绳将蔓绑在木棍上,好方便胡瓜蔓顺着木棍向上攀爬,过些日子便有胡瓜吃了。

因着刚下过雨,到处是泥,给胡瓜搭好架,三姐妹也弄了满手满脚的泥,便来到河边洗洗。

此时,河边有几个小娘子正凑在一起说说笑笑洗衣服,看见她们过来立马噤了声。

她们都知道三姐妹的事情,家里的大人嘱咐不要和她们太亲近,以防得罪向婆子,被她无端找茬。

所以到现在除了狗蛋和沈小宝,梨儿和桃儿没有其他同龄的小伙伴,向枣儿也没有要好的朋友。

她们洗完衣服陆续离开,只剩一个约莫十三四岁,生的清秀的小娘子。

待其他人全部离开,她噔噔噔跑到姐妹三人身旁,问道:“枣儿姐,我能去你家玩吗?”

村里人见识过向枣儿的厉害后,便都拘着自家女孩子不让和三姐妹接触,生怕她们有样学样。

但她爹娘说三姐妹不坏,她们没有爹娘,爷奶伯父都不管,如果不厉害些肯定会受人欺负。

她倒是不在意别人的眼光,只是一直没找到机会和她们认识。

早上她和杏花一起去割草喂猪,杏花拜托她来给向枣儿传话,她便答应了。

这边,向枣儿看她说起话来细细软软的,应当是个好性子,也想着让梨儿和桃儿多个玩伴,便笑着点头答应,小娘子跟着她们一起回了向家小院。

小娘子说自己叫田妞,今年十三岁,家住在村西,和向家老宅挨着。

田妞从木盆中翻出一个鼓鼓囊囊的麻布包递给向枣儿,“枣儿姐,这是杏花让我带给你们的,还让我告诉你,昨日隔壁村的朱媒婆到向家提亲了,你阿奶......”

她口齿伶俐地将向杏花交代的事情一一讲给向枣儿听。

这一听下来,向枣儿皱起眉头,脸跟着沉了下来,手中的麻布包捏得更紧。

而向梨儿则气得脸色涨红,拳头握紧,一副要找人干架的架势。


向枣儿则带着梨儿出发去卖猪皮冻。

这次依然先去了三树村,刚进村吆喝就碰到早早等着的芝兰婶。

上次她送给弟弟的四块猪皮冻得到一致好评,这次又要了十块说送到县城食肆试着卖。

大主顾啊!

向枣儿给她算了五文钱两块,十块便是二十五文。

芝兰婶麻利地付完钱,紧着去给弟弟送进县城。

一下子卖了十块,篮子轻省不少。

两人在三树村转了一圈,又去了梨花村。

差不多酉时全卖完了。

“大姐,这得多少钱?”梨儿摸着明显沉得多的兜。

“二十三块猪皮冻共卖了六十四文,加上家里的钱,咱们一共有九十五文钱,以后都归你管。”

“这么多!都给我管着?”

向梨儿还是第一次拿这么多钱,还交给她保管。

心里那个激动啊,她都想哭了,也确实哭了。

她不好意思地抹了把眼泪,“大姐,我......我太激动了。”

向枣儿点头,她理解她的激动,便安慰道:“嗯,大姐知道,梨儿,咱们姐妹一起努力挣钱过好日子,不让任何人对咱们指手画脚,好不好?”

“一起?”向梨儿泪眼朦胧地看她。

“嗯,一起。”

“好,大姐,一起努力过好日子。”向梨儿似是终于理解了她的意思,抱着她呜呜地哭出声。

这一路来太难了,疼她的爹没了,嫌弃她的娘也没了,连向家人也不要她们。

大姐也和之前不同,变得好聪明好厉害。

她心里一直不安,害怕哪天大姐也不要她和桃儿。

现在大姐说了她们要一起好好过日子,所以她不用再担心被卖被抛弃了。

真好!

她喜欢现在的大姐!

向枣儿的心也跟着揪了起来,轻抚着她的后背任由她发泄。

让她痛痛快快哭一场,发泄出内心的不安,往后便不会再担惊受怕。

可能老天爷也感受到了梨儿的情绪,下起了绵绵细雨。

倒是应了那句“清明节前雨纷纷”。

这雨缠缠绵绵下个没完。

很快到了清明节这天,阴天,却没再下雨。

三姐妹来祭拜阿爹,坟前有新鲜的贡品和刚燃尽的纸钱香烛,估计是向家人来过了。

向枣儿将篮子里准备好的贡品放在墓碑前,三人磕了头,上了香,烧了些纸钱,算是完成了祭拜。

向枣儿不是原主,对墓中之人没什么感情。

只是这阴霾的天气搞得人莫名的不爽朗。

向梨儿跪在坟前絮絮叨叨说了一堆,大意就是告诉阿爹,她们一切都好,要她阿爹在下面保佑她们。

而小桃儿打出生就没见过阿爹,更谈不上什么伤感,何况四岁的小娃娃根本理解不了什么是死亡,磕完头就跑着去追蝴蝶采野花了。

她们的阿娘则葬在公墓里,要走上一个多时辰。

祭拜完回家三人都累坏了。

清明节过后,一扫往日的阴雨连绵,天完全放晴,阳光明媚。

最后一批豆芽卖完,向枣儿便不打算再卖,一是赚钱不多,二是大集上现在有三四个摊位都卖豆芽,价格极低,没必要去凑这个热闹,猪皮冻也不用天天做。

趁着天气好,向枣儿和宋春兰约好进山采木耳。

木耳的价钱高,可比卖豆芽和猪皮冻好赚。

两人吃过早食便出发了。

这次宋春兰要带她去往常村里人采木耳的地方。

山中湿气大,走了没一会儿,两人的鞋子和裤脚便被打湿,好在温度没前几天那么低,倒不觉得冷。

相关小说

网友评论

发表评论

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

为您推荐